近日,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蔡林副教授作為第一作者,北京大學和天津師范大學學者吳一波、賈緒計作為通訊作者,學校本科生何佳欣同學參與完成的論文“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ig five personality and quality of life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social support”發(fā)表到SSCI收錄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JCR 1區(qū)期刊)?!?/span>Frontiers in Psychology》是綜合性的心理學領域專業(yè)學術期刊,已被國際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SSCI)數據庫正式收錄,最新影響因子(impact factor,IF)為4.232,論文總引用率排名第一,涵蓋了幾乎所有心理學領域的研究主題。

該文研究數據來源于北京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吳一波負責的“2021中國居民心理與行為調查研究”,該文認為殘疾人的生命質量對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提高殘障人士的生命質量已成為一個世界性的話題。研究針對358名殘障人士人(193名女性和165名男性)采用問卷測量五大人格、社會支持和生命質量。采用皮爾遜相關分析和結構方程模型檢驗五大人格、社會支持和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研究結果顯示:殘障人士人五大人格中的積極人格特質(外傾性、宜人性、責任心和開放性)可以通過感知社會支持來提高他們的生命質量質量。但社會支持并不能顯著地中介神經質與殘障人士生活質量之間的關系。這些新發(fā)現表明,結合個人因素(個性)和環(huán)境因素(社會支持)可以更好地提高殘障人士的生命質量。
學校師生本次聯合北京大學和天津師范大學學者發(fā)表在SSCI收錄期刊《Frontiers in Psychology》(JCR 1區(qū)期刊)的論文是在該領域研究的又一最新理論成果,也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學校關于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實踐中踏出的重要一步。學校將進一步加強學術交流研究和校級合作,壯大創(chuàng)新人才隊伍,構筑優(yōu)勢學科平臺,不斷提升科研創(chuàng)新能力和水平。
(責任編輯:毛曉紅|攝影:圖片源自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