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廳關于印發(fā)
《2016年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高等學校,機關各處室、直屬事業(yè)單位: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印發(fā)的《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教技廳﹝2016﹞1號),按照全省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現場會工作部署,結合我省《關于貫徹落實全國第二次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的工作思路及措施》,研究制定了《2016年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現印發(fā)給你們。請結合本地、本單位工作實際,貫徹執(zhí)行。
四川省教育廳
2016年4月19日
2016年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工作要點
一、工作思路
為認真貫徹落實第二次全國教育信息化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和全省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現場會精神,按照“優(yōu)化資源、深度融合、整體提升、形成體系”的思路,著力以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變革與創(chuàng)新,全面完善“三通兩平臺”建設與應用,重點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深化普及“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訓和典型示范推廣力度,加強對貧困地區(qū)、薄弱學校與教學點的支持力度,為“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謀好篇、開好局。
二、核心目標
一是全省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95 %,其中10M以上寬帶接入比例達到60%以上;基本實現全省中小學都擁有多媒體教學條件,學校普通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城鎮(zhèn)和農村中小學比例分別達到80%和50%以上。
二是“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新增5萬名中小學教師參與、評選年度“優(yōu)課”2000堂;全部班級使用數字教育資源教學的城鎮(zhèn)和農村中小學比例分別達到80%和50%。
三是四川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師生實名制網絡學習空間開通數量超過396萬,80%以上的教師和65%初中以上的學生擁有實名空間,逐步實現“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開展四川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規(guī)?;瘧迷圏c專項培訓,完成培訓教師8000人。
四是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實現與國家、市縣級平臺互聯互通,注冊用戶達到396萬人,提供免費的數字教育資源,初步實現義務教育階段各學科教學資源全覆蓋。
五是完成省級教育數據中心建設工作,推進重點管理信息系統全面應用。建成覆蓋全省各教育階段的學生、教師、學校資產及辦學條件數據庫并實現數據“伴隨式”收集、分層次開放共享。
六是組織驗收第一批省級教育信息化試點單位,示范推廣典型案例和經驗模式;啟動第二批省級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重點在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推動教育變革與創(chuàng)新方面繼續(xù)進行探索,再形成一大批示范典型。引導各級各類學校開展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管理的智慧校園應用。
七是深入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不少于8萬名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幼兒園教師的專項培訓。繼續(xù)開展教育行政管理干部“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變革和創(chuàng)新”專題培訓,培訓3000人以上。
八是加強信息技術安全工作,提升信息技術安全保障能力。
三、重點任務
(一)加強教育信息化統籌部署。
1.做好頂層設計,加強工作指導。
制定我省“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變革與創(chuàng)新規(guī)劃”以及“四川省中小學校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變革與創(chuàng)新智慧校園建設和應用標準”、“四川省中等職業(yè)學校智慧校園建設和應用標準”、“四川省教育信息化重大科研課題的研究方案”、“四川省構建基于管辦評分離的教育綜合改革試點項目績效評價監(jiān)測信息系統方案”、“四川省信息技術支持教育變革與創(chuàng)新(智慧教育)試點校(區(qū))方案及示范校(區(qū))評估標準”等,引導各地“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重點轉向“廣泛深度應用、促進教育的變革創(chuàng)新”,指導各地全面推進和提升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水平與應用水平。(責任單位:信推辦及相關處室)
召開省屬高校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經驗交流會,交流推廣經驗。(責任單位:高教處、信息中心、信推辦)
召開貧困地區(qū)市縣教育信息化推進工作經驗交流會,交流經驗,研究部署教育信息化扶貧工作。(責任單位:基教處、民教處、扶貧辦、信推辦、信息中心、電教館、技裝中心)
(二)推進教育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建設。
2.加快推進中小學“寬帶網絡校校通”。
加快推進薄弱校互聯網接入,實現全省中小學互聯網接入率達到95%,其中10M以上寬帶接入比例達到 60% 以上。督促各地加大農村邊遠地區(qū)學校信息化建設投入,基本實現全省中小學都擁有多媒體教學條件,普通教室全部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的城鎮(zhèn)和農村中小學比例分別達到80%和50%。(責任單位:技裝中心、電教館、財務管理處)
(三)豐富數字教育資源,推進信息化教學應用。
3.全面推進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模式普及,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
深入推進“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普及基礎教育信息化教學常態(tài)化應用,新增參與活動中小學教師5萬名,新增“曬課”5萬堂,評選年度“優(yōu)課”2000堂。用好存量數字教育資源,采取多種方式為教學應用提供服務,特別是為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qū)提供免費服務。(責任單位:基教處、電教館、教科所)
大力抓好“專遞課堂”“名師課堂”“名校網絡課堂”三個課堂建設,不斷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覆蓋面。著力推廣“中心學校帶教學點”、“一校帶多點、一校帶多校”的教學和教研組織模式,充分發(fā)揮名師的示范、輻射和指導作用,鼓勵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形成“課堂用、經常用、普遍用”的信息化教學新常態(tài)。(責任單位:基教處、民教處、電教館、教科所、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鼓勵企業(yè)和社會機構根據教育教學改革方向和師生教學需求,開發(fā)一批專業(yè)化教學應用工具軟件,并通過教育資源平臺提供資源服務,推廣普及應用;推動各地形成具有本地特色和校本特色的教學資源,豐富數字教育資源。(責任單位:基教處、職成處、電教館、教科所、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推動落實財教〔2013〕342號、343號和財教〔2014〕47號文件關于“滿足學校信息技術和教師培訓等方面的開支需求”的要求,按教育部統一布署,探索建立學校生均公用經費用于購買信息化資源和服務的政策措施。(責任單位:信推辦、財務管理處、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4.大力推進職業(yè)教育和繼續(xù)教育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
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積極組織參與全國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推進職業(yè)教育數字資源建設,探索建立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機制;組織開展省級中職學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大力支持和鼓勵高校繼續(xù)教育數字化資源開放。(責任單位:職成處、高教處、電教館、教科所)
5.加強高等教育優(yōu)質數字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
按照教育部統一部署,深入推進高等學校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及應用工作,2016年,擬建設100門左右優(yōu)質在線開放課程,大力鼓勵高校廣泛共享;繼續(xù)開展省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建設項目,推進實驗教學信息化建設;開展省級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責任單位:高教處)
深入實施“易班推廣行動計劃”,對參加首批易班建設高校的工作情況加強督查指導和驗收總結,啟動第二批建設高校的申報工作,力爭使易班推廣行動覆蓋率達到80%以上。認真組織開展第三屆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繼續(xù)做好大學生網絡文化工作室建設、大學生網絡文化節(jié)等有關活動的組織統籌工作,著力建設一批有影響、有特色的高校校園網絡平臺。(責任單位:宣思處)
6.組織民族漢語數字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
推進民族地區(qū)雙語數字教育資源開發(fā)與應用工作。加強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數字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深入推進民族地區(qū)雙語教育信息化工作。(責任單位:民教處、電教館、教科所)
7.推動中華語言文字和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與推廣。
啟動四川漢語方言資源庫采錄與展示平臺建設工作。完善普通話水平測試信息化管理系統,啟動智能化測試試點。(責任單位:語委辦)
(四)擴大網絡學習空間應用覆蓋面。
8.大力推進“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
督促和指導各地和各級各類學校積極利用成熟技術和平臺,統籌推進實名制、組織化、可管可控的網絡學習空間建設,80% 以上的教師和65%初中以上的學生擁有網絡學習空間。鼓勵教師應用空間開展備課授課、家?;印⒕W絡研修、學習指導等教學活動;鼓勵學生應用空間開展個性化學習、自主學習、協作學習,逐步實現“一生一空間、生生有特色”;鼓勵學校應用空間開展教師考核管理、班級組織管理、學生綜合評價、教學綜合分析。(責任單位:基教處、電教館、教科所)
(五)完善教育資源云服務體系,提升資源服務能力。
9.統籌推進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建設。
實現省級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與國家、市縣級平臺互聯互通;豐富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的數字教育資源,全面服務教師、學生、家長,總量達到396萬人。開展四川省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優(yōu)質教育資源、交互式教學工具、名校名師社區(qū)等基本應用服務的相關培訓和應用輔導工作。(責任單位:電教館及相關處室)
(六)深入推進教育管理信息化。
10.完善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建設與服務。
完成省級教育數據中心建設。做好已建管理信息系統運行維護,推動各系統整合與全面應用,基本建成覆蓋各教育階段的學生、教師、學校經費資產及辦學條件數據庫,并實現數據的“伴隨式”收集、分層次開放與共享。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開始面向政府部門、學校、師生和社會公眾提供服務。(責任單位:信息中心及相關處室)
11.推動各級各類學校智慧/數字校園建設與應用。
充分發(fā)揮地方與學校積極性與主動性,引導學校圍繞教育教學和班級、教師、學生、教務、后勤組織管理及家校互動等方面,開展利用信息技術轉變教學模式、改進教學管理的智慧/數字校園應用。(責任單位:基教處、高教處、職成處、信推辦、信息中心、教科所、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七)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優(yōu)勢,加快推進教育扶貧攻堅進程。
12.實施教育信息化專項扶貧。
加快偏遠農村中小學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指導全省“全面改善貧困地區(qū)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項目”信息化設備類項目(2014年-2018年)實施,為項目學校配備多媒體教學設備。加強優(yōu)質資源到班推送,擴大資源覆蓋面。實施信息化精準扶貧工程,利用遠程教育手段,將優(yōu)質教育資源通過遠程直播、錄播、植入等方式定點輸送到貧困地區(qū)、偏遠山區(qū)、民族地區(qū)。(責任單位:基教處、民教處、扶貧辦、信推辦、電教館、技裝中心)
(八)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訓力度。
13.深入推進實施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
深入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完成不少于8萬名中小學、中等職業(yè)學校、幼兒園教師的專項培訓。(責任單位:人事教師處)
14.開展“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變革和創(chuàng)新”專題培訓。
繼續(xù)舉辦“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變革和創(chuàng)新”專題培訓,計劃培訓3000人以上。(責任單位:信推辦)
(九)加快推進地方教育信息化工作。
15.繼續(xù)推動教育信息化應用典型示范。
組織驗收第一批省級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遴選一批覆蓋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段、不同類型、不同應用模式的示范點,培育一批能夠發(fā)揮示范輻射帶動作用的骨干學校、教師、課程,加以推廣。啟動第二批教育信息化試點工作,重點在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變革與創(chuàng)新等方面繼續(xù)進行探索,再形成一大批示范典型。(責任單位:信推辦、基教處、職成處、高教處、電教館、技裝中心、信息中心、教科所、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16.分層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
地市、區(qū)縣教育行政部門著力加強對學校信息化建設、應用的指導,督促學校大力開展信息化教學,指導廣大師生在日常教學和學?;顒又杏嗅槍π浴?chuàng)造性地深度應用各類信息技術手段,同時加大對校長和廣大教師的培訓力度。各級各類學校要主動把教育信息化納入本??傮w規(guī)劃,制定教師培訓與應用目標,在教學和管理方面充分發(fā)揮教育信息化作用。(責任單位: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十)提升教育行業(yè)信息技術安全保障能力。
17.加強教育系統網絡安全工作。
加強對信息技術安全工作的統籌管理。建立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組織領導體系。制定完善網絡與信息安全規(guī)劃和工作制度。建立健全網絡與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對信息系統(網站)的監(jiān)測和預警能力。落實《教育部 公安部關于全面推進教育行業(yè)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工作的通知》,加強教育行業(yè)信息系統(網站)的定級備案和第三級及以上信息系統(網站)的測評整改。(責任處室:信息中心、電教館、信推辦、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十一)完善教育信息化支撐保障機制。
18.進一步完善教育信息化管理體制。
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進一步完善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負責,行政職能科室職責明確、統籌推進的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以行政為龍頭、教研為主體、技術為支撐的協同推進組織架構。(責任處室: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19.完善多方參與的教育信息化推進機制。
探索建立政府和市場作用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的教育信息化推進機制。全面深化與三大電信運營商的合作。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與基礎電信運營企業(yè)合作,鼓勵社會力量積極支持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責任單位:信推辦、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
20.加強教育信息化研究。
與“教育部數字化學習支撐技術工程研究中心”開展全面合作,探索信息技術支持教育教學的變革與創(chuàng)新、實現深度融合、促進均衡發(fā)展的路徑與方法。充分發(fā)揮“四川省教育信息化應用與發(fā)展研究中心”戰(zhàn)略基地作用,針對教育信息化發(fā)展所遇到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研究。(責任單位:信推辦及相關處室)
設立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理論及實踐研究的課題,組織相關教育教研專家深入各級各類學校開展研究,從理論與實踐層面,探索我省基礎教育戰(zhàn)線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完善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的途徑和方法,并“運用信息技術來設計和推進‘教改’、‘課改’,促進教學方法、管理模式及教育服務供給方式的變革”。(責任單位:教科所)
21.開展教育信息化專項督導。
開展年度教育信息化專項督導工作,進一步推動各地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責任單位:督導辦)
22.加大教育信息化宣傳力度。
充分運用各類媒體、通過各種方式,深入宣傳教育信息化工作。“四川教育網”及新媒體平臺、“教育導報”、“四川教育電視臺”進一步加大宣傳力度,為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責任單位:信推辦、辦公室、信息中心、報刊社、電教館、教育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