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間,語委辦與教育學院聯合組織師生在四川涼山、阿壩、甘孜開展了“推普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社會實踐活動。本次活動由語委辦副主任劉琴帶隊,教育學院十余名學生參加?;顒?span>以“弘揚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愛國情懷”為主線,重點針對少數民族地區(qū)的少數民族群眾開展了形式多樣、趣味十足的普通話推廣活動。
活動過程中,有的學生前往少數民族鄉(xiāng)鎮(zhèn)府青少年活動中心,為當地學齡前及小學孩子搭建寒假第二課堂,將黨史故事與中華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作為活動主題開展了普通話精品課程。通過對比各地方言,幫助孩子們更直觀地認識到使用普通話對促進各地區(qū)交流的重要性。
有的學生深入當地社區(qū)開展推普活動。推普培訓對象下至四歲兒童,上至七十歲老人。他們從開始的不會說,慢慢到基本能用普通話說一些簡單的日常用語,足以看出少數民族同胞對說好普通話的重視。
有的學生前往當地的學校教少數民族同學學習普通話。當地學生熱情參與,他們與授課者的問與答讓大家都在融洽的氛圍中了解到了學習普通話的重要性。雖然授課時間并不長,但同學們也學有所獲,進一步提高了自己的普通話水平。
通過開展一系列普通話推廣活動,教育學院的師生親身感受到了西部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普通話普及情況,了解了當地群眾對于開展鄉(xiāng)村振興建設的語言需求、語言態(tài)度和語言期望,同時也深刻認識到了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對于助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語言的普及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出成果的,在未來的工作中,學校語委辦將會把“推普”融入課堂和各類社會服務中,真正做到有效提高普通話普及水平,為鄉(xiāng)村振興的落實打好語言基礎。
(責任編輯:劉琴|攝影:照片由活動參與者提供)